年紀輕輕老“掉牙” 口腔健康“頭號殺手”認識一下文章
近日,杭州28歲姑娘因牙周炎導致全口牙齒搖搖欲墜,最終沒有避免被拔除的命運。“許多年輕人,看似健康,但實際上,他們的牙齒可能已經不在了。”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牙周科主治醫師謝穎告訴記者,牙周炎被醫學界定論為繼癌癥、心腦血管疾病之后,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,也是口腔健康的“頭號殺手”。
據了解,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癥,發病年齡以35歲以后較為多見。謝穎表示,菌斑和牙結石是導致牙周炎的首要原因。菌斑是牙齒表面的微生物群,是經過唾液加細菌不斷沉積鈣化的復雜生物膜,日常刷牙和漱口水無法將其徹底清除。而牙結石則是沉積在牙面上的礦化菌斑,分為齦上結石和齦下結石。除此之外,創傷性的咬合、食物長期塞牙、不良修復體等也可能導致牙周炎的發生。
牙齦出血是身體“火”太大?
很多人刷牙時經常會出現牙齦出血的現象,但牙齦出血的原因是什么多數人都不會深究。“不少人認為牙齦出血是身體內‘火’太大了,隨意買個敗火的牙膏刷牙或吃點敗火的藥就可以了。實際上,牙齦出血是牙周炎最早期的癥狀之一,是我們身體發出的信號,告訴我們牙齦發炎了。”謝穎說。
謝穎指出,牙齦出血是治療牙周炎的最佳干預時期,但不少人卻認為這是“上火”現象,并執念于自己在家祛火消炎,導致牙周炎日益加重。事實上,控制牙菌斑才是治療牙周炎最根本的途徑。
如果任由牙菌斑和結石長期侵蝕牙組織,炎癥繼續往牙齒根部發展,引起牙齦萎縮、牙槽骨持續吸收,最終會導致牙齒開始松動甚至脫落,嚴重者甚至是整口牙齒集體松動,危害無窮。“而且有研究表明,牙周炎與心腦血管、消化道等全身疾病有關,它不僅關乎口腔健康,還有可能影響身體的其他疾病。”謝穎補充道。
預防牙周炎應定期洗牙
謝穎提醒,定期洗牙是預防牙周炎的第一步。“健康的牙齦和牙齒之間有不超過3mm的齦溝,洗牙就是用超聲潔治器去除牙齦邊緣及齦溝中的牙結石和牙菌斑。牙醫會用牙周探針去探測,當出現牙齦腫脹、輕度牙周炎時,齦溝會超過3mm,形成假性牙周袋,若此時將牙菌斑、牙結石洗掉,牙齦就會恢復健康。”謝穎解釋道。
她強調,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飯后一定要刷牙、漱口,掌握“三三制”刷牙法(即每日刷3次,每次刷3分鐘,要刷到牙齒的3個面),牙刷與牙齒呈45度角,順牙體長軸上下刷,建議使用牙線去除牙間隙的菌斑;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口腔潔治(俗稱洗牙),保持健康的牙齦和穩固的牙齒,有效預防牙周炎;一旦發現問題,應進行早期有效的治療,包括潔治、刮治、牙周手術、固定松動牙齒、調和牙、牙周炎治療與正畸治療等。
吸煙者更應注重口腔衛生。“煙斑更容易沉積菌斑,因此煙民們的牙結石量普遍高于常人,而且煙霧中的化學成分會對牙周組織造成慢性損害,長期抽煙的人成骨細胞活性降低,牙槽骨萎縮加速,這些綜合因素會造成牙周炎進展快,且治療難度加大。”謝穎說。
發布、刪除 聯系客服QQ:1175729091